延緩關節退化|4招精準預防,養成關節保健新觀念!

預防關節退化

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,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,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達15%,其中又以女性患者居多。關節退化是每個人一生中無可避免的退化性問題,就像機械一樣,使用久了、年限到了就會磨損,若保養不當或使用過頭,在人生漫漫長路中會自然退化或病變。本文將與你分享關節退化症狀和原因,並教你4招預防關節退化方法,從生活養成健康靈活的關節!

關節退化症狀示警!關節退化6大原因解析

人體關節只要進行活動,如握拳、屈膝、行走,就是在使用關節,而人體中任何一處關節長期使用下,很可能會造成軟骨退化磨損,導致關節失去彈性,而出現以下關節退化症狀:

  • 關節出現疼痛、無力等不適感。
  • 關節僵硬、腫脹變形。
  • 關節處生成骨刺,嚴重影響活動力。

 

以下整理關節退化加速的原因:

  1. 年齡:根據統計,40~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最容易出現關節退化症狀的族群,尤其超過65歲的老年人,更有超過五成機率患有退化性關節炎。
  2. 肥胖體重過重):肥胖會使關節承重增加,加重關節的負擔,加速關節退化。
  3. 重複、頻繁地使用固定部位:因為職業需求或日常生活習慣,反覆、頻繁地使用特定關節,造成關節運動過量。例如:家庭主婦長期負擔家務導致媽媽手、板機指;職業需求反覆跪地導致俗稱的女僕膝或礦工膝。
  4. 錯誤的關節使用習慣:長期姿勢不良,導致關節受力不平均,易引起肌肉彈性改變,造成關節磨損。
  5. 關節處創傷韌帶損傷、關節受外力撞擊、扭傷或骨折等傷害,皆會對關節造成嚴重的影響。
  6. 先天性、遺傳性關節疾病:先天性關節疾病會加速關節功能退化,如先天性髖關節病變血友病性關節炎等。

 

如何改善手指關節退化?認識「扳機指」和「媽媽手」!

如前面所述,頻繁使用關節容易產生關節退化症狀,而最常見的就是手指關節退化的「板機指」和「媽媽手」。根據統計,後天性板機指好發族群為30~35歲左右的婦女,其中20~25%的患者會合併出現媽媽手症候群。以下將為你詳細介紹:

(一)手指關節退化──板機指

板機指

狹窄性腱鞘炎,俗稱板機指,成因是手掌與手指關節處橫向韌帶的腱鞘,又稱肌腱滑車,在手指活動時,縱向的屈指肌肌腱通過肌腱滑車處時,因為過度使用、摩擦而形成結節,造成手指彎曲或伸展時,指間關節卡卡、無法自由滑動。手指關節發炎腫脹,除了會感到疼痛、活動不順,握東西也比較困難,手指無法完全伸直,並且彎曲至伸直的運行中會產生類似扣板機的異音(彈響聲),因此被稱為板機指。

患有輕微的板機指,建議減少手指使用頻率,使關節充分休息以減少摩擦,搭配復健按摩等物理治療、服用口服藥物、使用抗發炎藥膏或局部類固醇注射,也都可降低發炎反應。手指關節退化情形較嚴重者,可選擇手術治療。

(二)手指關節退化──媽媽手

媽媽手

「媽媽手」在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,屬於慢性肌腱炎的一種,也是因為過度使用,使手背橈側(靠近姆指側)的肌腱腫脹發炎,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的肌腱和滑膜,嚴重可能會造成肌腱沾黏。若長時間未妥善治療,甚至會產生凸起的腫塊,大拇指及手腕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感,活動也會受到限制。

想避免以上狀況發生,生活中須避免重複性高、頻繁固定的動作,例如:手指提掛重物、長時間使用滑鼠、長期端盤或持鍋鏟、長時間器械等握剪動作。假如需要不間斷地固定姿勢工作,除了佩戴護具之外,務必讓肢體定時休息、進行伸展運動。

 

預防勝於治療!對抗關節退化4大眉角報你知!

想要延緩關節退化,平常就應該注意保養、控制重量、維持運動量,避免長期固定的姿勢與動作等。物理治療固然對緩解疼痛有所幫助,但最重要的仍是適當的運動及保護方法。以下整理延緩關節退化的4大重點:

(一) 降低關節使用時間與頻率,適時佩戴護具

年齡的增加與過度使用關節,是造成關節退化的兩大因素。在日常使用上應盡量控制使用關節的時間,注意姿勢的正確性,並搭配護具減少關節受力,確保肢體享有足夠的休息時間。

(二) 控制重量身體體重與肢體受重

不論是體重或是承重,皆應進行控制。建議肥胖者進行飲食控制,避免關節承受過大壓力;平時在搬運、提起或背負重物時,切勿負重過大,以免關節處壓力過大。

(三) 正確的使用習慣

搬提物品姿勢不正確或日常姿勢錯誤,都會加重關節受力,甚至造成運動傷害,平時就應該留意是否維持正確姿勢及正確的施力方式,以避免運動傷害或職業傷害。

(四) 良好的飲食習慣

飲食應以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多纖維為主,並適當地補充深綠色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如柳橙、橘子、檸檬等,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機能,也能避免肥胖加重關節負擔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:

關節炎症狀、預防方法一篇了解,養護健康靈活力!

天冷就膝蓋卡卡的?小心退化性關節炎!提前部署保養關節健康

已加入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